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文娱频道_大众娱乐、电影、电视、音乐、明

苍南马仙信俗文化源起与流传

时间:2024-09-15 19:37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 7 次
迎神出巡的队伍经过南宋老街,巡游的神有马仙、关圣帝君、叶大元帅。古来迎神出巡的队伍有约定俗成的规矩:一是参与活动的“八境”都要巡到;二沿途凡遇小宫庙、只要有人摆出供品,都要稍停一下,让神受供。马仙信仰是融汇浙闽台海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基础上的民间俗神信仰,是历史见证,也是历史和未来的延续。悠悠千载,..

迎神出巡的队伍经过南宋老街,巡游的神有马仙、关圣帝君、叶大元帅。

古来迎神出巡的队伍有约定俗成的规矩:一是参与活动的“八境”都要巡到;二沿途凡遇小宫庙、只要有人摆出供品,都要稍停一下,让神受供。

马仙信仰是融汇浙闽台海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基础上的民间俗神信仰,是历史见证,也是历史和未来的延续。悠悠千载,古老美丽的马仙信俗传说,若一幅幅动人心魄的人文画卷。马仙信俗的源起与流转,折射出中国社会的风云变迁。

刘妙居 文/摄

马仙信俗肇始浙南,盛行福建、台湾东南沿海等区域,历经千年传承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仙民俗文化,影响深远。是继妈祖、陈靖姑后浙闽台海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俗,仙泽天雨,滋润八方、有求必应的光芒中闪烁慈祥、温和和智慧,与妈祖、陈靖姑合称东南亚三大女神。马仙俗名马七娘,世称马大仙、马孝仙、马佛、马元君等,生于秀州华亭(今浙江嘉兴),长于瑞安、平阳、苍南仙居,与掌管海上航运女神“天上圣母”妈祖、除妖扶危解厄“陆上女神”临水夫人陈靖姑不同,马仙是以农耕社会中从事辛勤耕作、纺织持家、侍母孝姑、和谐邻里的品德操行受社会大众敬重,奉为典范,是一种平民精神的宗教化俗信现象。

马仙信俗文化的源起

唐肃宗乾元(758-760)时,缙云县令李阳冰所撰《护国夫人庙碑记》是现有文献资料有关马仙最早记载。李阳冰的简略叙述,彰显这位平凡女子成仙得道的起点——孝:“仙家贫事姑,行工辟?机杼事以致养,家距鹤溪百有余里,晨往夕返,至食以羹姑,如出釜甄。”清雍正间(1723-1735)景宁知县李应机在其地筑亭,勒石以记之。此后,“孝德”便日渐成为马仙信俗之核心,“孝”的圭臬作用与感化意义,再未从马仙信俗史上消失过。明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、《闽书》、明清等地方志都有类似记载,然明《万历续道藏·搜神记·马大仙》籍贯却略异:“大仙姓马氏,衢州府景陵县人也。家贫养姑孝佣身以资薪米,恒苦不给艰险备尝咯无倦息。一日遇异人授以仙术,祝之曰:感汝孝养,持此代菽水之惧母轻语。大仙如其卫,日给膳养不劳余力,自是姑得所养善所终。未几而大仙亦随之以示寂矣。乡人重之,为立祠以永其祀,凡??多应,水旱疾疫如转园然。有李阳冰所撰碑记,及本朝诚意伯刘基重修马大仙庙记。”

马仙的孝顺既是她得道成仙的本原,也是马仙信俗不断被推崇的主要原因,孝的理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。草根的民众总寄望神仙的万能,不同地方的不同需求,就形成不同的仙性功能。马仙在苍南成了有求必应、无所不能的神。

马仙信俗文化在浙南的传承

瓯越古俗信鬼神,自古浙南民间信仰尤为发达,嘉靖《浙江通志》:“始东侯王信鬼,古瓯俗信鬼。”《永嘉闻乐》有:“昔东瓯王信鬼神,其风至今未替,故俗患病祈神,演戏酬神之事终年不绝。”林立的宫庙、频繁宗教活动、众多信徒,构成浙南民间多神信仰广而庞杂格局。在当地影响力较大民俗信仰中,马仙是起源自浙南唯一女性神,迄今1250多年历史,马仙文化源远流长、历史悠久。苍南是马仙信仰最繁盛县之一,南宋、昌禅、矾山、埔坪、莒溪、观美、钱库等乡镇都有马仙宫,有广泛群众基础。

七夕节是中国传统女儿节,七夕月下乞巧在古代,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,隆重程度堪比春节。苍南百姓不向织女乞巧、乞姻缘,相信马仙娘娘才是小孩保护神、青年人的“爱神”,求子嗣、认契母(干妈)作契子(干儿子)、求姻缘和热恋男女祈求吉祥幸福者甚众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,南宋、埔坪等均举办“七月七马仙庙会”。旧时南宋、矾山僻处深山,交通不便,初五六,铁器、木器、竹器、家具、南北货等物资均早早进场,马仙宫做戏三到五天,客如赶市,人山人海,因马仙而热闹,“文革”时亦不中断,对地方物资交流、经济发展、弘扬民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,具有重要意义。南宋永福宫马仙节,历来由八境(8个自然村)按地方顺序自然排列轮流,设常务理事一人,理事八人,每年轮流当头的一境,以卜?杯为准,推选头人组织迎神巡游大型民俗活动,操办马仙庙会祈福保平安。民间信仰发展演化往往与民俗结合一起,日渐成为一道新的信俗文化景观。马仙迎神巡游仪俗,也成浙南、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最具影响民俗信仰活动之一,千百万人怀着谦卑与神圣和神灵一起千年狂欢。2009年6月,市政府将苍南马仙信俗列入第三批温州市非遗名录。

中国文化传统在上世纪发生了断裂,儒释道教均遭破坏。现社会正努力重塑文化共同体,从文化角度言,佛教保存较好些,就非物质文化层面看,传统民俗文化尤胜一筹。独特本真的信仰习俗在城市已难见影踪,千年马仙信俗在新时代更彰显无穷魅力、别样风景,是历史见证,也是历史和未来的延续。相较言之,马仙信仰虽肇始浙南,却在福建形成更大影响,闽东柘荣是马仙信仰最盛地区之一,马仙崇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广度,尤其对马仙文化资源系统研究、保护、发掘、整理和包装,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方面,让浙南地区相形见绌,显得相当滞后。历史任何时候,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总是“活态的”,而非“相对稳定”的“静态”;所谓在形式上原封不动保护文化遗产的想法,只是某些学者在书斋里拍脑袋构建出来的海市蜃楼。

马仙信俗已成大众娱乐庙会

南宋顶??永福宫主殿供奉马仙娘娘(大姐),两偏殿供奉关圣帝君、叶大元帅(又称元帅爹,传为分水关总兵抗倭有功配享偏殿,受民间香火)、林泗侯王、白马明王、地母娘娘、劝善大师、福德正神、土地诸神祗,同列一殿,合署办公,与埔坪下??马仙宫(小妹)相对应。马仙庙会自盛行以来,信仰形式越来越表演化,信众参与动机越来越娱乐化,信仰场所越来越商业化。新的需求更新信仰指向,千年承传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,形成独具特色的马仙民俗文化,特别是迎神巡游仪俗,经不断完善已具“斋戒、请仙、升銮、出巡、游境、送仙、回銮、归座、唱戏”等传统科仪和民俗文化内容、相对固定的一套赛会程序,道教科仪、民间音乐、传统戏曲舞蹈、民间曲艺、灯会诸多形式,“孝”、“境”、“灯”多元文化融合,将马仙信俗过去与未来、真实与虚幻融汇在宏大复杂的场景中,彰显民俗性、包容性,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庙会的盛行,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俗神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在走向衰微,神的身份日益模糊,日渐成为传递信众内心情感与渴求,寄托心愿,表达祈福求财、祛病禳灾、保境安民、五谷丰登愿景、一个有趣有利、快活热闹的公共场所,大多参与者兴趣已非信仰本身而在大众娱乐。世异时迁,悠悠千载,古老美丽的马仙传说,若一幅幅动人心魄的人文画卷,飘荡在莽莽群山、浩淼沧海、星罗棋布的乡野村寨。千百年来马仙信俗的源起与流转,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风云变迁。

(责任编辑: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
发布者资料
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 注册时间:2024-10-23 04:10 最后登录:2024-10-23 04:10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